时间:2022-11-02 23:40:28 | 浏览:12336
高中生近视率超八成 儿童青少年近视怎么防
“从不同年龄段来看,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超过了80%;从不同近视程度来看,近视的孩子中有10%是高度近视,超过1/3的是中度近视,也就是说中高度近视的比例近50%;从不同的区域来看,总体的趋势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同时,城乡之间也有明显的差距,城市的近视率达到56.5%,比农村高出8个百分点,但是,农村近两年的增长趋势比城市快。”日前,在第三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上分享这组数据时,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宋士勋表示,在对儿童青少年的近视监测中发现,防控重点应低龄化;高度近视发展成眼疾病的概率非常大,不容忽视。
对于个人来说,高度近视有可能导致白内障、青光眼等并发症,甚至致盲。对于国家来说,近视将使精密制造、军事、军工等领域产生巨大的人才缺口。
近年来,国家对此加倍重视,连续出台相关政策。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实施方案》。不久前,教育部等15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的工作方案》。还有健康中国行动、“双减”政策等,旨在减少减缓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
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瞿佳提出,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防控需要“五方协作”,除了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外,还需要学校、学生、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努力。
“眼睛不近视比得100分还重要”
“在一段时间内,应试教育使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成为义务教育的指挥棒。这种教育模式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重智育,轻德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教育;重分数,轻素质;重知识,轻能力。因此,导致校内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多学生还参加校外培训,作业做到晚上十一二点。学生无暇参加体育锻炼,影响睡眠,这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说。
张天保认为,防控学生近视的治本之策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规范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才能减轻学生校外课业负担。
“中办、国办‘双减’文件出台以后,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校内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课业负担正在逐步减轻,形势喜人。这就为防控近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张天保呼吁,对于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工作,要重视、落实、行动。共同呵护好孩子们的眼健康,让他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顶层设计有了,落实到具体措施上,学校能做什么?
“‘眼睛不近视比得100分还重要’,这是我们强推的理念。”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柳明校区校长孟祥兰分享该校的经验时介绍,保护孩子视力的工作,在该校由课程部、学生部、医务部和家长督学部等共同促动。课程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大屏幕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课上要监管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等;该校坚持早操、上午第二节课后、下午第二节课后“一天三操”,学生部负责眼操的落实,引导学生把眼操做到位;医务部每学期对学生视力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告知家长,同时建立一对一档案,提醒学生重视自己的视力;家长督学部定期请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给孩子提供的视力环境是否合乎要求。
“目前,减负和加大体育锻炼时间特别重要。现在国家规定小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我们学校学生每天到校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晨跑,跑出汗之后再走进教室早读,再加上30分钟做操时间,学生每天运动时间超过了一个小时。另外,我们要求学生中午一定要到室外去晒太阳,所有的老师下课后都要求孩子远眺。我们也定期请眼科专家到学校给孩子们进行保护视力的科普,学校的责任很重。”孟祥兰说。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发生地是家庭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育集团柳明校区每个学期首尾各进行一次视力检测,结果发现,不少孩子的视力在寒暑假有所下降。
孟祥兰认为,“现在很多家庭都有‘电保姆’,家长给孩子手机、平板后就不管了,这是坑害孩子最要命的东西。家长和孩子一定要一起运动起来,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学生个人要明确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的健康我负责,我的健康我管理。”
北京开放大学家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光宏也强调家庭在保护孩子视力中的重要性。“很多孩子陷入网络中,基本上是因为父母没时间陪伴,能吸引孩子的就是这些电子产品。”他还建议家长做好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因为有的孩子在学校有做眼保健操、课间休息的时间,但是回到家马上就放松了,玩游戏、玩平板。家长应给与孩子更多的支持、关注和陪伴,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坐姿等习惯。
“现在青少年玩游戏的时间有限制了,这就很好。我们没有办法阻止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有办法通过正常、合法的手段让孩子不要沉迷到这些环境中。家庭是孩子近视的重要发生地,我相信家庭也是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健康的主要场所。”王光宏说。
近视防控要“抓早抓小”
瞿佳强调,近视防控要“抓早抓小”。“儿童视力与眼屈光发育是渐进的过程。婴幼儿都有轻度的远视,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步恢复,10岁左右达到正视。现在的孩子等不到10岁,五六岁时就把远视储备用完了,就近视了。”
“抓早抓小”体现在具体做法上就是分门别类对待不同学段的孩子,根据孩子屈光发育的情况、上学读书负担的情况以及用眼高峰的情况来进行。瞿佳具体介绍,在0~6岁的学前阶段,孩子视力发育比较快,是从远视到正视的重要阶段,家长要重点控制孩子看电视、玩手机的时间。幼儿园一定是游戏化、娱乐化的,不能小学化。0~6岁的关键就是呵护引导孩子快乐成长。推迟一年上学,可以大大降低孩子的近视发生率。孩子7~12岁开始读小学时,要适应环境和角色的转变,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预防近视,小学是近视发展最快的时段,一定要控制住。13~18岁时,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增强,这个阶段已经近视的不能逆转,要避免发展成高度近视。
瞿佳提出,最简单、最少成本又健康的防控近视方法就是到户外去活动。另外,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近距离用眼与休息习惯的养成:看20分钟书本,眺望远处20英尺(约6米)20秒;多运动、勤休息;视屏大一点,距离远一点,阅读时间少一点,间歇休息多一点。
宋士勋表示,要长效抓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现在我们推广的是‘双减’的政策,孩子的课业负担减少了,在屋里坐着的时间少了,对近视防控来说是好的。在学校里,老师要发挥监督的作用,让孩子充分去户外运动、参加锻炼活动;在社会上,课外培训机构减少了,孩子和家长要回归自然、回归到社区。我们要努力形成一个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长关注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最终不光是呵护好孩子们的眼睛,也要保护好每一个人的眼睛,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曼玉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1年09月28日 08 版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这两天晚上在督促孩子做家庭作业的时候,我发现他看远处东西时经常要眯起眼睛,我就问她怎么回事。她说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两天看黑板的时候感觉有点模糊,所以要眯起眼睛来看。我心里很着急,菁妈就是离开
目前,近视的人群越来越多,矫正近视的手段也越来越多。而不同年龄的近视眼人群,其矫正手段也不一样。具体如下:1.未成年近视目前主要以框架眼镜为主,可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另外,也可以考虑配戴夜戴型隐形眼镜(即角膜塑形镜),可延缓近视发展,好处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电脑和手机的普及,致使很多孩子过早地成为了低头族,再加上没有正确的坐姿,导致现在的视力问题严重下降,有的患者就可能患上了近视眼疾病。通过生活习惯的改变来矫正近视眼首先需要不断地改正不正确用眼的陋习,保证自己的正确
不知道大家的眼睛有没有近视?因为工作、上学、人际交往的原因,近视手术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毕竟谁都不想成天戴着一副眼镜。那种三米外敌我莫辨,十米外人畜不分的感觉,实在是令人欲哭无泪。但是,随着近视手术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些问题也随之浮上水
在我国,近视眼发病的人数逐渐增加,因此,近视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一个话题。很多近视眼人群认为近视可以被治愈,实际上,近视一旦发生就不可逆,也是不能被治愈的,但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矫正。矫正近视的几种方法近视的矫正方法主要有:配戴框架眼镜、配戴隐
近视眼现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近视眼,与现在电子产品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广泛的应用,以及学生生活压力过大,需要长时间连续用眼等都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看东西重影或者视力下降。需要通过验光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同时了解
“孩子的近视一贴就好”“用了这款近视矫正仪,孩子视力提升了”“不用做手术迅速摘掉眼镜”,不得不说,这些治疗近视的广告,对于心急如焚的家长来说,是充满诱惑力的。问题在于,目前医学界的主流观点仍然是:近视可防可控但不可治愈。近视手术虽然可以改善
我国青少年近视患者人数持续增加,呈现低龄化、高度数的特点。青少年一旦发生近视,往往度数会不断增加,目前,常用的近视矫治方式有以下几种:那么近视矫正有哪些方法?这几种方法可以了解一下! 目前,近视矫正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近视矫正手术
目前的媒介物是很多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对小孩的生活和学习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孩子把多余的时间花在了这些媒介物上面,这对于眼睛增加了很多的压力,导致了近视,那么小孩近视了有什么办法可以矫正? 小孩近视了有什么办法可以矫正?
2022年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关于开展2022年全国爱眼日活动的通知》,将今年的活动主题定为“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现阶段,我国眼健康工作重点正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卫健委在《“十四五”全国